图说非遗:北白砂舞龙

2019-10-19 0

  清乾降四年(1739年),正逢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乾隆帝到平山境内察视北武当山行宫新觉寺。

  话说这北白砂村,乃是乾隆此番出行的必经之地。

  皇上大大亲临,当地百姓为表达欢迎之情,就把村里拿手的绝活——舞龙操练了起来。

乾隆看到巨龙翻飞,似活龙再现,龙颜大悦。

  他老人家为北白砂舞龙队亲赐“腾云龙会”四字以示表彰。

  皇上还将皇家尊享旗舰店绝版靓装,绣龙黄马褂赐给了舞龙队。

  这里插一句。因为腾云龙会得到乾隆爷的御赐绣龙马褂,所以他们的表演服装与众不同,每位演员穿着的都是黄色的绣龙马褂。

  此后,北白砂腾云龙会名声大振。这项表演也成为北武当山庙会和过年过节的必备节目。

  关于北白砂舞龙的起源,有一个传说,相传这项表演是龙王传授给当地百姓的。

  龙王告诉人们,只要舞起双龙,就如本尊亲临人间。人间就会风调雨顺、平安顺遂。

  一段轶史,一段传奇,引出我们要谈论的主题 ——北白砂舞龙。

  水有源,树有根,先来介绍一下项目发源地——鹿泉区黄壁庄镇北白砂村。这个村子过去盛产棉花,棉花又名白纱,又因为村子周围地下有厚厚的白砂,白砂村因而得名。

  说起舞龙,我想首先来谈一谈龙文化。

  龙是我们中国人创造出来的一种虚拟的动物。它身上兼具九种动物的特性,是一个强大的组合体。

关于龙的形成。闻一多先生有过这样的推论:中华大地上曾经存在很多的部族,每一个部族都有自己的图腾。

  接下来,知识点来了,啥叫图腾呢?图腾信仰和祖先崇拜有密切的关系,在许多图腾神话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

  原始先民对图腾的情感,属于一种原始的崇拜行为。

为你痴为你狂,为你咣咣撞大墙。

  现在,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可是你仔细看看龙的形象,它带给给人的视觉感受,除了强大、威严,还有一种狞厉之美。这源于人类对龙的复杂感情,那是一种敬畏之情。人类敬重龙是因为他身上具有能够护佑农民五谷丰登的能力;人类畏惧龙是因为龙身上蕴含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强大破坏力,这种力量用好了,可以造福苍生,用不好,可能造成灭顶之灾。

  农耕社会时期的中国,百分之九十九的百姓都是农民。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能够吃饱肚子。龙拥有行云布雨、消灾降幅的能力,恰恰能够满足农民这些质朴的愿望。感谢天,感谢地,感谢龙神普降甘霖。

  那么回到正题。我们为什么要舞龙呢?

舞龙源于古人对于龙的崇拜。最初的舞龙行为是一种祭祀祖先、乞求降雨的仪式。后来舞龙的目的逐渐演变为祈求平安、庆祝丰收,传递的是一种喜悦热烈、欢乐祥和的气氛。

  舞龙表演与“二龙戏珠”有着密切的联系。咱们先扒一扒“二龙戏珠”这点事。

  龙珠是龙卵的象征,龙戏珠,实际就是对生命的呵护、爱抚和尊重。

  二龙戏珠体现的是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即对传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知、理解和发挥。

  现在明白了吧,舞龙表演其实就是“吉祥三宝”进行的一场“龙珠去哪儿”的旅行。

  下面我们深扒一下北白砂舞龙。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北白砂腾云舞龙队继承前辈舞龙技艺和风格,对舞龙的套路、鼓点、服装、造型加以充实完善,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表演风格。

  演员表:撑杆演员、领舞绣球手、鼓手、大镲手、小镲手、小钹手、中锣手、小锣手、筛手。

  “龙”的扮演者即撑杆演员,他们由龙头手、二拐、龙尾手等11位成员组成。

  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撑杆演员中的龙头手,是“龙”的首脑和灵魂,能否把舞龙赋予鲜活的生命力,龙头手的作用非常重要。“龙”的翻腾跳跃、闪转腾挪等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需要靠龙头手的带领来完成。

  当然,每一个龙身撑杆演员的通力配合、彼此呼应,才是让一条舞龙栩栩如生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舞龙表演,这种群体性活动的魅力所在。

  下面出场的这位是绣球手。他在舞龙表演中起到引领和主导的作用,是舞龙表演的核心角色。

  绣球手应该算是舞龙团队中的“扛把子”兼“男一号”啦。两条龙在表演中追随着绣球手闪转腾挪而变换不同的套路和形态。

  舞龙表演套路非常多。由双龙出水、翻江倒海、龙塔等20个套路组成。

  上面这个套路名叫:翻江倒海。看,有木有一种波涛翻滚的感觉?

  还有一种难度较大,造型独特的套路,名叫龙盘柱,又名“龙塔”。

  这种造型错落有致、层层堆叠,非常考验演员的默契度和配合力。

这个套路,就是最著名的——二龙戏珠。

  北白砂舞龙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它的身影曾经出现在首都北京、省会春晚舞台、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1999年,天安门广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表演大会上,北白砂舞龙势如排山倒海,犹似神龙再现,为表演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期待着北白砂舞龙能够传承不息、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彩蛋来了!下面这点时间,我来跟大家普及一下啥是——非遗。

  根据官方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是不是觉得挺枯燥?别急,接下来我找几个熟人,让他们带领大家走进非遗。

  白蛇传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你一定不知道,它和非遗有着密切的关系。没错,白蛇传传说属于非遗大观园里的民间文学分类!你熟悉的牛郎织女传说、七仙女传说,还有我们鹿泉著名的韩信射鹿得泉传说,都属于民间文学。

  猴哥不只擅长背个棒,还会悬丝诊脉!诊脉,是中医通过探查患者脉象检验病情的手法。这项技能,就属于传统医学范畴。

  李小龙把中国武术传播给了全世界。他的双截棍,扫遍天下,让世界为中国功夫喝彩。“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看这句嗨嗨的歌词里,还蕴含着非遗的魅力之光呢。

  作为国粹的表演艺术——京剧,属于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唱念做打、生旦净丑,每个细节都展示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诞生于陕北。朴实善良的陕北农民祖辈承继、口口相传的苍茫、醇厚、辽远的旋律里飘荡在天地之间。它属于非遗中的传统音乐类别。

  把孔雀这种动物用肢体语言塑造地生动传神的舞者,传承的就是傣族传统舞蹈孔雀舞。

  接下来这位,他代言的是传统手工技艺——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天津狗不理包子——一个有历史、有底蕴、有传承、有内涵的包子。看到了吧,非遗的影子遍布大江南北,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呢。

这就是非遗,你,爱了吗?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