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非遗:北白砂舞龙

2019-11-17 0

  清乾隆四年(1739年),太平盛世,国泰民安。

  皇帝察视平山境内北武当山行宫新觉寺。

  北白砂村,乃是乾隆此番出行的必经之地。

  皇上大大亲临,北白砂的父老乡亲为表达欢迎之情,把村里拿手的绝活——舞龙操练了起来。

  乾隆看到巨龙翻飞,似活龙再现,龙颜大悦。

  他老人家为北白砂舞龙队亲赐“腾云龙会”四字以示表彰。

  皇上还将皇家尊享旗舰店绝版靓装--绣龙黄马褂赐给了舞龙队。

  腾云龙会得到乾隆爷的御赐绣龙马褂,所以他们的表演服装都是黄色的。

  皇上大大金手指一点,接地气儿的北白砂龙会华丽变身“腾云龙会”。走上人生巅峰的“腾云龙会”成为了北武当山庙会的常驻MC。

✿龙文化管窥✿

  说起舞龙,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聊舞龙这个话题之前,我想首先来谈一谈龙的由来。

(一)龙图腾

  知识点来了,啥叫图腾呢?

  图腾产生于氏族公社时期,是北美印第安人奥吉布瓦方言的音译,意思是“他的亲戚”。古人认为图腾拥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保护自己。

  图腾是神化了的祖先,是氏族的保护者,也是本氏族的徽号与象征。

  那么为什么人类喜欢把自己认为很牛掰的动植物YY成自己的祖先呢?

  因为寄几个不够强大,那就找一个强大的靠山来让自己膨胀起来。

  关于龙图腾的形成。闻一多先生有过这样的推论:中华大地上曾经存在很多的部族,每一个部族都有自己的图腾。

  大鱼吃小鱼,强大的部族吞并和融合弱小的部族。

  为了信仰统一,强大的部族给自己原有的图腾逐渐添加上各个弱小部族图腾的特征,最终融合成了龙图腾。

(二)龙的超能力

  龙是我们中国人创造出来的一种具备的超能力的虚拟生物。它身上兼具九种动物的特性,是一个强大的组合体。

  它的超能力有:驭雷电、喷水火、会游泳、会飞、会隐身、会变大变小。

  逐条分析一下龙的这些超能力,你会发现,第一个和第二个技能是对我们而言最有用的,也是最牛掰的。

      咱们谈谈人对龙的情感。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祭拜龙、敬仰龙,是因为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求啥呢?求龙神大人给庄稼降足水,来年有个好收成,手里有粮心不慌。这种朴实的温饱诉求,产生了人对龙的一种粘性情感依赖。

  除了崇敬,人对龙还有畏惧。

  这种情绪的来源,当然不是因为龙龙丑。那是因为啥?打个比方,你想让人点颗烟。人家一口火球喷过来,直接把你喷成烤猪头。下次,他再给你点烟,你怕不怕?

  人惧怕龙,就是因为龙的洪荒之力,有时候连他自己也hold不住,这种强大的力量用好了,可以造福苍生,用不好,可能造成灭顶之灾。

(三)龙珠

  舞龙表演其实就是“二龙戏珠”的艺术化表现。咱们先扒一扒“二龙戏珠”这点事。

  先说那个“珠”。看到它,你会联想到什么?蛋!对吧。

  龙是人类臆造出来的“麟虫之长”、“四灵之首”。麟虫类动物多为卵生,同理类推,龙珠就是龙卵。二龙戏珠体现的是一种对传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知、理解和发挥。

  现在明白了吧,舞龙表演其实就是“吉祥三宝”进行的一场“龙珠去哪儿”的旅行。

(四)舞龙寻源

  舞龙,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路,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传统舞蹈项目。

  我们为什么要舞龙呢?舞龙源于古人对于龙的崇拜。

  最初的舞龙行为是一种祭祀祖先、乞求降雨的仪式。

  古人认为,舞龙可以取悦于龙神,龙神会带领群龙,降下甘露。

  走进新时代的人类,甩掉蒙昧盲信的帽子,扒下神道仙佛的外衣,舞龙的目的变得更加纯粹。舞龙传递的是一种喜悦热烈、欢乐祥和的气氛,表达的是国泰民安的满足感、获得感。

✿北白砂舞龙详解✿

(一)起源与传说

  为了调查北白砂舞龙的起源,小非哥特意到村子里找老爷爷问了究竟。

  老爷爷说呀,咱村的舞龙是龙王教给当地百姓的。

  龙王告诉人们,只要舞起双龙,就能激活神龙召唤卡,雨神天团就会降临人间。

  老爷爷还告诉小非哥北白砂村的村名由来。老爷爷说,俺们这个村子原来家家户户都种棉花,棉花也叫白纱,所以俺村叫白纱村。年月久了,传来传去就变成白砂村啦。

(二)表演阵容

  北白砂舞龙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表演阵容非常壮观。下面小非哥给大家介绍一下。

  “龙”的扮演者即撑杆演员,他们由龙头手、二拐、龙尾手等11位成员组成。

  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

       撑杆演员中的龙头手,是“龙”的首脑和灵魂,能否把舞龙赋予鲜活的生命力,龙头手的作用非常重要。“龙”的翻腾跳跃、闪转腾挪等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需要靠龙头手的带领来完成。

龙头手后面的演员就是“二拐”,他追随着龙头手的闪转腾挪,亦步亦趋。

龙尾手虽然在最后的位置,却有着“神龙摆尾”那样的重要作用。当然,每一个龙身撑杆演员的通力配合、彼此呼应,才是让一条舞龙栩栩如生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舞龙表演,这种群体性活动的魅力所在。

  下面出场的这位是绣球手。这位是舞龙团队的“扛把子”。他在舞龙表演中起到引领和主导的作用,江湖喝号——腾云一哥。两条龙在表演中要追随着绣球手闪转腾挪而变换不同的套路和形态。

  接下来小非哥向大家隆重介绍北白砂舞龙天团的乐队组合。乐队由鼓手、镲手、钹手、锣手和筛手组成。你听,咚咚响的鼓声,好像闷雷隆隆;咣咣响的钹锣声,像闪电咔咔。乐队的作用,就是为舞龙表演打节奏。

(三)套路与绝活

    舞龙表演之所以精彩,靠的就是耍花活、玩套路。北白砂舞龙的表演套路,有二十个之多。比较有名的有:大轮环、双龙出水、翻江倒海、龙塔、二龙戏珠等。

      说起北白砂舞龙的绝活儿,那可是不少。下面,小非哥带您开开眼。

大轮环,是北白砂舞龙的绝活儿之一。演员们需要把龙身像抡绳一样抡起来,再逐个翻越过去。

这个套路名叫:翻江倒海。看,有木有一种波涛翻滚的感觉?

  还有一种难度较大,造型独特的套路,名叫龙盘柱,又名“龙塔”。

  这种造型错落有致、层层堆叠,非常考验演员的默契度和配合力。

  这个套路,就是最著名的——二龙戏珠。

(四)过往辉煌

北白砂舞龙以历史久、龙身长、阵容大、套路多、技艺精湛而闻名于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北白砂腾云舞龙队演员们继承前辈舞龙技艺和风格,对舞龙的套路、鼓点、服装、造型做了充实和完善,新一代腾云龙会又重出江湖。它的身影曾经出现在首都北京、省会春晚舞台、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1999年,天安门广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表演大会上,北白砂舞龙势如排山倒海,犹似神龙再现,成为表演活动中最亮的星。

俺们村的舞龙之所以闻名天下,就是因为耍起来像真龙一样鲜活呀。
现在我明白了,天下舞龙那么多,为啥北白砂舞龙这么有名了。
(五)未来可期
        舞龙,舞动的是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舞动的是戮力同心的拼搏精神;舞动的是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舞动的是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北白砂舞龙,出身乡野却荣得皇封,历史久远又身负绝技。我们期待着北白砂舞龙能够传承不息、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彩蛋✿

  彩蛋来了!下面这点时间,请小姐姐来跟大家普及一下啥是——非遗。

根据官方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是不是觉得挺枯燥?别急,接下来我找几个熟人,让他们带领大家走进非遗。

1.民间文学:白蛇传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你一定不知道,它和非遗有着密切的关系。没错,白蛇传传说属于非遗大观园里的民间文学分类!你熟悉的牛郎织女传说、七仙女传说,还有我们鹿泉著名的韩信射鹿得泉传说,都属于民间文学。

2.传统医药:猴哥不只擅长背个棒,还会悬丝诊脉!诊脉,是中医通过探查患者脉象检验病情的手法。这项技能,就属于传统医药范畴。

3. 游艺竞技:李小龙把中国武术传播给了全世界。他的双截棍,扫遍天下,让世界为中国功夫喝彩。“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看这句嗨嗨的歌词里,还蕴含着非遗的魅力之光呢。咱们鹿泉著名的市级非遗项目城东桥飞叉就属于这个类别。

4.传统戏剧:作为国粹的表演艺术——京剧,属于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唱念做打、生旦净丑,每个细节都展示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咱们引以为傲的家乡戏获鹿丝弦,就属于传统戏剧。

5.传统音乐: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诞生于陕北。朴实善良的陕北农民祖辈承继、口口相传的苍茫、醇厚、辽远的旋律飘荡在天地之间。它属于非遗中的传统音乐类别。我们鹿泉的抱犊寨道教音乐就是著名的传统音乐类市级项目。

6.传统舞蹈:把孔雀这种动物用肢体语言塑造地生动传神的舞者,传承的就是傣族传统舞蹈——孔雀舞。咱们的今天的主咖——北白砂舞龙就属于传统舞蹈。

7.手工技艺:一生只为一事来,匠人精神传千古。这些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中包涵着醇厚的非遗文化,传承着中华文脉。非遗的影子遍布大江南北,深深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鹿泉的手工技艺也不少,缸炉烧饼制作技艺、真清轩包子制作技艺、老齐熏肉制作技艺、面塑技艺、吹糖人技艺等等都默默陪伴着我们的生活。

8.曲艺:曲苑杂坛,包罗万象。我们熟悉的东北二人转、京东大鼓、评书还有相声都属于非遗的曲艺门类。

9.民俗:民俗简言之就是指民间流行的世代相传的习俗和流行风尚。我们熟悉的春节、元宵节、七夕、中秋节习俗都属于民俗的范畴。

10.民间美术:民间美术就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美术。它包含的内容很多,有年画、书法、刺绣、剪纸、雕塑、编织等等。

这就是非遗,你,爱了吗?

✿预告✿

好啦,今天的图说非遗就告一段落啦!小非哥和小姐姐接下来要去探究的就是咱们鹿泉的骄傲——获鹿丝弦。更多精彩,尽在图说非遗,敬请期待哦!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