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文化 | 关于鹿泉的九大历史,你都知道哪些?

2024-08-17 0

鹿泉区山水秀美

抱犊寨、西部长青、封龙山、西山森林公园

…………

吸引人们来观光游览

除了绿水青山

鹿泉文字记载的历史4000余年

积淀了非常厚重的文化

一起来看看吧

沉淀千年的养分滋养出

以汉唐文化为代表的鹿泉九大文化

都有哪些吧

1

以背水之战、土门关

颜真卿祭侄文稿为代表的汉唐文化 

背水之战


土门关井陉口背水之战,韩信以数万的劣势兵力,奇正并用,背水列阵,灵活用兵,一举击破二十万赵国大军,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谱写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精彩篇章。 

土门关

土门关又称土门口、井陉口、井陉关,即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在今河北省鹿泉区西南东土门村。我国诗人苏轼曾有“千峰石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的诗句。土门关是井陉口的门户,是山西、陕西从古驿道通往华北的必经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价值,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历史上的咽喉要地。自唐朝起,都由五品提督领兵把守土门关,并在获鹿古城建有提督府。 

 颜真卿《祭侄文稿》与土门关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名作《祭侄文稿》手迹中两次写到“土门”,此地我区古城西五里东土门村和西土门村所在的土门关。 位于鹿泉西五里的土门关,与《祭侄文稿》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联系,因此我们说土门关是《祭侄文稿》故事的发祥地。 

 

 以斗活龙、丝弦 

 为代表的民俗文化 

 斗火龙

此项民间花会表演形式起源于山西,大约是民国初年山西铁行在获鹿经商,春节期间,举办此项活动,原来在铁货店院内斗耍,后来移至获鹿镇城关三街玉皇阁外。 表演时空中架起黄蜡打的麻绳数根,一拴在阁上,另一头固定在柏叶装饰的牌楼上,将布制的各种小动物串在大绳上,另有小绳牵动使其在空中欢蹦乱跳,活灵活现。再加上浓烟,更是生动逼真。表演时锣鼓齐鸣,伴有悠扬婉转的音乐,曾流传于城关三街。已列入鹿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获鹿丝弦

获鹿丝弦起源于明末元初,又名弦索腔、四弦、女儿红,声腔为元、明流行于燕赵的小令,获鹿丝弦属于中路丝弦,是牌腔与板腔共存的综合体,官调与越调各成体系,其剧目主要是以越调为主。 获鹿丝弦通过历代丝弦艺人的演出实践,不断吸收与创新,形成了自成体系、丰富而又生动的独特唱腔。 

 3

 以旱码头、东、西会馆 

 为代表的商埠文化 

 旱码头

一条蜿蜒的秦皇古驿道远通秦晋,是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商贸的重要通道。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等地客商通过骡、马、骆驼、驴、木车等运输工具,将其生产、生活用品及煤炭、铁器运往获鹿古城进行交易。这里逐渐形成了获鹿商贸交易的旱码头。坐落在获鹿古城东、西的两座晋商会馆,见证了获鹿旱码头的繁荣与兴衰。 

 东、西会馆

坐落在鹿泉区会馆路西口路北,815驻军围墙内的一座古建筑群,一直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东会馆”。这是因为在获鹿古城西三里处,还有一个商会会馆,人们习惯叫它“西会馆”(现仅存石牌坊和几间房屋)。 这两处会馆,东西呼应,印证着古老的获鹿旱码头的真实存在。 “一京(北京)、二卫(天津卫)、三通州,赶不上获鹿旱码头”,这是当时商人们,对获鹿旱码头这个商品集散地的高度概括和赞扬,并享有“日进斗金”之美誉。 

 

 以华北军政大学、中央外事学院

 荣臻小学为代表的红色文化 

 华北军政大学

华北军政大学在办学两年多的时间里,向华北和全国战场输送了初、中、高级指挥员和兵种骨干46000余名;培养军事、政治、文化教员1000余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带着党中央、毛主席的重托,带着“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的荣光,华北军政大学成立于此,掀开了为解放战争培养、输送正面攻坚战军政骨干的新篇章。 

 中央外事学院

1948年6月,中央外事学校在南海山成立,校址在河北省获鹿县南海山村,紧邻华北军政大学所在地南新城。叶剑英同志是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同时又是中央外事组的组长,王炳南同志任副组长。1948年伊莎白·柯鲁克和叶剑英同志在南海山外事学校 柯鲁克夫妇是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 

 荣臻小学

在年解放战争时,古贤村的荣臻小学就闻名遐迩。这座学校创建于1947年春天,是晋察冀军区干部子弟小学,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时刻关心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先生专程看望师生,亲自批改学生作业,夸奖学生们学习好,劳动好。 1949年,北平解放后,学校迁往北平,成了以后的“八一小学”“八一中学”。 

 

 以王祥卧冰、李兰顶土 

 为代表的孝道文化 

 王祥卧冰

相传,这是发生在鹿泉区铜冶镇羊角庄的民间故事。讲述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 李兰顶土 在鹿泉区黄壁庄镇沿村西约500米处,有一座古老的坟丘,这就是孝子李兰母亲之墓。 由于历史归属等原因,多个版本的《获鹿县志》均没有“李兰顶土”记载。 在平山咸丰四年版《平山县志》卷七“人物”中,确有“李兰顶土”之事迹:“李兰天性纯孝,竭力事养孀母。母卒,恸思不已,庐墓5年昼夜悲号。每晨早起顶土筑墓,孝德所感,有虎狼驯习、鬼神警告之异。庐墓毕,遵母遗言,寻外祖母侯氏骸骨于河南开封府,不惮千里之遥,躬负归葬。” 也证明“李兰顶土”不仅是民间传说,而且是当年真实历史的传承。只是李兰当年守墓不是在墓穴,而是“庐墓”,即在坟墓旁搭建小房子守。 

 

 以封龙书院 

 元好问故居为代表的书院文化 

 封龙山书院

封龙山的封龙书院是我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汉之李彤、唐之郭震、姚敬都讲学在此山,宋之李昉在此创办书院。在元代李冶主持书院期间,元好问、张德辉等曾到此讲学,鹿泉和正定许多名士都随学其中。 

 元好问与白鹿泉

在美丽如画的白鹿泉畔,元好问忧国忧民,走完了自己人生最后的历程,他在白鹿泉期间留下的诗文和撰写的历史资料,成为最辉煌的诗章。他的史著、史论和所编《中州集》《壬辰杂编》《遗山先生文集》忠于时代,直笔实录,为后世《金史》《元史》多所资取。他的笔记小说《续夷坚志》,记录了社会文化诸层面的种种人事,尤有文献价值。而其现存文集中丰富的史料至今为史家宝库,载入中国文学和史册,这是鹿泉人的荣幸与骄傲。在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元好问捉贼”“元好问写春联”“元好问登抱犊寨”等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传说,龙泉寺还留下了他的碑文。历史将白鹿泉与元好问的名字永远联系在了一起。 

 7

 以石头村、高家大院

 为代表的民居文化 

 石头村落

在鹿泉西部山区,连绵的太行山将一个个古老淳朴的石头村落,像珍珠一样镶嵌在大山的皱褶里,以山寨长河、白鹿泉谷家峪、北薛庄、荷莲峪、岸下、张庄、东庄、封庄、杨庄、段庄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鹿泉独具特色的石头村落,至今保持着它的自然、古朴、悠然和安静,是回归自然,享受美丽田园、感悟山乡风土人情、让人流连忘返的石头村落。 

 申后高家大院

它坐落在鹿泉区申后村,是申后村人高鸣蛟于1927年建成的,这是一座保存完整的三进四合院式建筑,由前、中、后院、左右跨院及高大围墙,组成的一座宏大建筑群。 整座庄园,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房屋造型高耸,雕刻装修精美。由于施工工匠都来自山西五台山地区,所以建筑具有典型的山西民居风格,现今保存完整,在河北省实属少见。鹿泉几十年来在群众中流传着“永壁周家、新城马家、申后高家”三个大院的说法。其中新城马家和永壁周家大院被拆除,现在只留下申后高家一处大院。1993年7月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以无讼巷、魏家巷 

 为代表的和合文化 

 无讼巷、魏家巷

历代对获鹿人的评价都是性情温和、性多醇厚。获鹿人非常的厚道,前面提到获鹿人不欺生,事实上获鹿人不仅不欺生,相互之间也十分和睦,城关三街有条“无讼巷”,是当时的县令赠与的牌匾,住在这条巷子里的几十户人家,邻里之间从无纠纷,天大的事不打官司,相处非常和谐。 还有“魏家巷”,相邻两家为一个墙打起了官司,魏家的长子在四川做官,家里人就把与邻居打官司的事写书告诉了他,希望他能给获鹿县令通融一下。他回信给家人写道“千里捎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结果魏家将自己的墙向后退了三尺,邻居深受感动,自觉也向后退了一尺,便形成了现在的“魏家巷”。它是鹿泉邻里和睦、相互敬让的实物证明。 

 

 以战引岗、拆立窑

 为代表的创业文化 

 英雄的引岗渠

引岗渠的建成,使人们进一步体会到了精神力量的威力,形成了人们认可的“引岗精神”。遇到再大的困难,有“引岗精神”就可以克服,“引岗精神”成为三县人民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 

 壮士断腕 拆除水泥立窑 

 2008年7月石家庄市集中拆除水泥机立窑现场会在鹿泉市召开,随着起爆按钮的按下,河北九里山建材公司3座年产25万吨的机立窑生产线瞬间被夷为平地。据了解,这次集中拆除行动共拆除水泥机立窑25座,从此机立窑在鹿泉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鹿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为了减少污染排放,经过艰难的浴火重生,顺利实现了绿色转型升级。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