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历史名迹:抱犊寨

2018-07-04 0

      公元前204年,刘邦派大将韩信率兵东渡黄河,灭代国等地方割据政权之后,由固关(山西平定县与河北井陉县交界处)循井陉道攻赵。赵王歇派陈余率兵20万以拒汉军。汉兵仅3万,又是长途远征,必以奇谋良计方能取胜。赵军主帅陈余自负轻敌,不听李左车劝告,为韩信背水列阵大破赵军创造了条件。

       据史书记载,当时汉军进驻微水镇一带,派奇兵隐伏于萆山(今抱犊寨),主力背绵蔓水列阵,诱赵军大战。赵营空虚,汉伏兵偷袭赵营,拔赵帜,换汉旗。赵军回望大营被汉兵所占,军心大乱,汉军斩陈余,擒赵王歇。此战成为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背水一战”成为誓死一搏之成语,背水古战场由此而名扬天下。

抱犊寨

      抱犊寨位于鹿泉市城西部2公里莲花山西,距石家庄市中心17公里,海拔580米,  比高450米。受地质作用影响,抱犊寨走向为北东——南西并向北东方向倾起的向斜,在向斜轴部堆积了较厚的第四纪沉积物,两翼均有奥陶系灰岩出露,山体四周悬崖、峭壁陡立,山顶平坦开阔,土层深达60余米,为一座顶平崖陡奥陶系灰岩构成的断块山。

      山顶夏季气候相对山下比较凉爽,最热月平均气温仅23摄氏度,低于我国避暑旅游气候指数24摄氏度的指标。

      抱犊寨原名“萆山” (意即依山遮盖隐蔽),为韩信背水一战中伏奇兵偷袭赵营之处。抱犊寨只南、北两条小路可登山顶,后魏葛荣之乱,山下村民抱(牛)犊上山避乱,故名抱犊寨。又有《汉书》记载的韩信伐赵令人持赤帜从间道登萆山而望赵即此。金元之际,金将武仙,在山上建寨屯兵,恃险而居。而今又有“天下奇寨”之誉。

      抱犊寨之奇,奇在造化之功。它东傍河北平原,西连太行群峦。山之南古道绵延,井陉东口土门关雄风犹在,诚晋冀之咽喉,实兵家之要隘。山之北,群山之外,滹沱河水滔滔东流,隐约可见。山之东,绿野平畴,村墟城市,阡陌交通,迷蒙隐显。远望省会石家庄,如云间海市。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曾题词“九天仙境”。
      抱犊山如刀削斧劈,只有南北鸟道可通山顶。这里山体轮廓奇特,远观如一尊巨型卧佛,枕南朝北,形象逼真,维妙维肖,令人叹止。其山顶平旷坦夷,方圆600亩,净土层达60余米之深,草木繁茂,蔽日荫天。在这里可观赏到云海、雾岚、日出、雾淞等特殊景观。每当曙色初开,及初雨新霁之后,或烟雾缭绕,岚气蒸腾,堆峰吞壑,浮日蒸天;或碧天如洗,丹崖溢彩。如天开画卷,美不胜收,不愧为天下奇寨。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元好问曾有“就中抱犊尤峭拔,望见韩山即攀附”的诗句。

      抱犊寨雄险奇秀,景观众多,这里建有全国最大的山顶门坊——南天门,全国第一座山顶地下石雕五百罗汉堂,全国最大的金漆壁画装饰的韩信祠以及长城寨墙、天池、天堂街、八卦阵、韩信点将台、天门洞、金阙宫等古建筑群,还有新开发的仙人洞,连心亭。另外“西苑一莲花山一抱犊寨”客运索道全长1800米,为国内唯一设有中间站,没有中间塔的全封闭往复式客运索道,最高悬空271米,为抱犊寨又一大景观。

      一、南天门

      南天门建在寨顶660亩平台上,是仿明清式建筑。沿抱犊寨长城拾级而上,便来到了“南天门”,从下仰视,只见三个巨大的汉白玉拱券门拥托着这庞大建筑物,它飞檐倒卷,嵯峨巍巍,气势恢宏,富丽堂皇。东西两侧的一对六角亭,象征着东西方位已达尽天三级,同时也衬托出“南天门”至高至尊之磅礴。

      门正面上方悬“南天门”竖额及“天下奇寨”横匾,分别为著名书法家陶然和爱新觉罗毓岩所书。南天门正中央最上端矗立着七级宝塔,宝塔顶端的金属塔戟,阳光下爆现出千百朵靛蓝色的闪光,整个南天门笼罩在一片辉煌绚丽的境界之中。

       二、韩信祠
       沿“南天门”东去,悬崖峭壁间,一古朴肃穆建筑物临高而立,便是韩信祠。公元前204年,韩信东渡黄河与赵作战,韩信虚实并举,以2000精兵屯于萆山(即今抱犊寨),出奇不意地大败赵军,这就是战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韩信破赵之战。

       祠前是点将台。正面,可沿七七四十九级台阶引身而上,台中“帅椅”威然。两旁刀枪林立,斧钺森森。两厢间战旗猎猎,帜带高扬。整个点将台的气氛使人形象地联想到当年韩信所展示的执剑颁令,号示三军的大将风采。 

      祠内,三面墙壁上镶着目前国内最大的金木漆画。场面恢宏,人物造型生动、逼真,令人惊叹的是,木漆画是用蛋壳铺就,用蛋清粘成,并以它独特的技艺和神奇的构思,再现了悠远的历史和传说。壁画中央,是著名汉将淮阴侯韩信。

    三、长城

    蜿蜒起伏依山就势而建。大体是沿着原来的寨墙修复重建的,它用青砖砌成,浑然一体。长城宽4米,高6米至10米,全长2公里,并有9个烽火台高高耸立,它以长城的造型再现了昔日的兵家战场。

    四、金阙宫

     金阙宫,又称玉皇庙,始建于清顺治8年,20世纪90年代落地重建。平行三套院落,以正中的“玉皇殿”为中心,左右两侧分别辐射出“二圣堂”、“元辰殿”、“财神殿”、“三官殿”、“三清殿”和“月老殿”。
抱犊寨山上一直是我国传统佛道宗教文化相容、共存,互为消长的地方。抱犊山上原建有“南庙”和“北庙”,“南庙”是佛教活动的地方,“北庙”即“金阙宫”,是道教进行法事活动的场所,早在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就记载:“抱犊者,古有其名也,即道家谓之‘北岳佐命’是也,《名山记》以为福地之数。云可避兵水也。”明末张奇逢《题萆山胜概》诗中有“瑶池硕果余盘盏,鹫岭玄机遍陇畴”之句,从中可以看出道教衰落而佛教昌隆的情况。从现存的石窟造像、陀罗尼经幢等文物来看,  由唐至宋、金、元、明,佛教活动在抱犊寨常盛不衰,清代以后则道教又盛。佛道两家和睦共处,互尊互敬,互通教义,两家弟子情义颇深,构成了抱犊寨宗教文化的一大特色。

    五、天门洞

     天门洞,属喀斯特溶洞,为抱犊寨自然景观之一,深入洞底,仰首望天,形似通往天上大门。洞深20多米,沿100多级石阶而下,转多个弯,便到达洞底。洞底面积有200多平方米,洞内冬暖夏凉,和洞外相差2—3摄氏度。在高约6—10米不等的地方有古代的摩崖石刻和造像20多处。

     六、五百罗汉堂
    五百罗汉堂坐南朝北,是全国第一座山顶地下石雕五百罗汉堂。罗汉堂前为一“九龙壁”,长36米,高13米,体量宏大,形态各异。
    殿堂为地上、地下两层建筑,地上是“弥勒殿”,地下是“五百罗汉堂”。它充分利用山顶地下净土的特点,创造了这一佛家圣地。殿堂内,弥勒佛敞怀憨笑,善目慈眉,大腹袒腆,欢态可掬。两侧为哼哈二将,手持法器,怒目横眉,举臂架肩,威风凛凛。

   七、牛郎织女家与天池
    牛郎织女家,是一座四合院仿古建筑。庭院清静幽雅,精颖别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天池位于牛郎织女家所处的山顶上,池上有一座玉带小桥,池畔有石林造型及供小憩的长廊。

      在牛郎织女家不远处有一棵夫妻树,由两株柿树紧紧缠在一起,像一对久别重逢的恋人,一个百年长吻,一次永不松开的拥抱,在众目睽睽之下,旁若无人。封建专制的淫威可以分开董永七仙女,梁山伯祝英台,惟独分不开它们。
仙人洞属喀斯特溶洞,位于抱犊寨之西,悬崖峭壁之间,其险无比。原只能攀岩上石穴入洞拱腰而进,中间的洞穴最多容纳4人。洞中原有吕祖石像,今已无,洞壁内有最早的北魏摩崖石刻,这些摩崖石刻系佛教人物,栩栩如生,距今已有八百到一千年的历史了。
      九、蛟龙洞与白云洞

      蛟龙洞、白云洞位于抱犊寨之阳,南崖山半,海拔约450米,两洞相距约20米,洞口南开。
      蛟龙洞原称交龙洞,洞内有二石上下交盘,皆如龙状。蛟龙洞进深70余米,高约2米,宽2—— 3米,如一平直廊道,洞口两侧石壁上刻有唐、宋、金、明历代石刻,造像、题字200多处,最早的题记为“开元二年(714年)本愿寺造三世佛”。洞内大小造像200多尊,其中以明代造像最大,高约2米,有些造像遭到破坏。洞口有石刻对联:“龙盘古洞伫看池水浮甘露,鹤舞危峰行留紫气结烟霞”,描绘了抱犊寨的洞景山色。

      白云洞,长约30余米,底端有一水潭,相传为生云之处,在其洞口两侧亦有刻联,但已毁,只可见“九还可炼、云深处,不见孤峰插汉,一心求道,进步间……”等刻文。

     “白云洞”西走数米,在断崖路绝之处,迎笔直峭岩石壁,一大型石窟造像面谷而立,其形、其态、其神、其势均令人叹为观止。造像两侧有石刻题文,文曰:“四壁烟云闲洞口,半天风雨绕岩前。”据可靠考证,此文凿刻于金代承安四年,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