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特色民俗表演:北薛庄蹭儿

2018-07-04 0

      北薛庄村位于鹿泉市区西北两公里处的石井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旅游名山抱犊寨脚下,村庄三面环山,由于以山为依托,村子树木成荫环境优美。村庄处在典型的丘陵山地,房屋依地势而建,错落有致。建房的石头古朴、沧桑,从房屋建筑可见历史风貌,整个村落宁静、恬淡自成风格,体现了北方农村的典型特征。蹭儿是流传于鹿泉市石井乡北薛庄村的一种传统小戏。演员由一名丑角和一名彩旦组成,主要通过手、肩、项、腰、腚的运动以及面部表情的丰富变化,通过跳、扭、说、唱,从而把整个剧情“蹭”出来。

      蹭儿起源于明末清初,相传由流落到北薛庄村的闯王手下的将士陈寿首创,最初的表演形式自由、活泼,表演内容比较通俗。光绪年间,说书艺人王连将“蹭儿”的唱词进行了艺术化加工,蹭儿由原来的随心所欲的表演,演变成了具有艺术价值和比较正规文字唱本的成套表演形式。蹭儿的演出分为五部分《倒骑驴》、《小姨子想姐夫》、《三升米》(《安安送米》)、《光棍哭妻》、,《嘎咕调》。蹭儿的表演除了唱词,还有很重要的表演元素,那就是“蹭”,两个演员通过蹭脸、蹭肩膀、蹭臀部、蹭大腿等肢体表演,将剧情深入推进。

       蹭儿发源于明末清初,历史悠久,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蹭儿的表演融合了说口、唱曲、舞蹈等艺术手段,是一项综合性的表演技艺。蹭儿是获鹿人民的思想信仰、风格情趣的艺术再现,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独具特色,对本地的文化艺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蹭儿这种表演形式非常适合在节日庆典等集会活动场合进行表演,通过演出可以获得经济收益。

      近年来,由于演出经费不足,加上村内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无暇研习表演技艺。蹭儿这一民间表演项目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面临失传的危险。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