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犊寨金阙宫道教音乐

2018-07-02 0

      抱犊寨(古称萆山)位于鹿泉区西郊。据唐《元和郡县图志》和北宋《云笈七签》记载,为道家“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数,华北三丰派宗坛启建于此山,为道家之“隐仙派”,主张“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其一脉传承,源远流长。抱犊寨金阙宫为道教子孙丛林,提倡避世隐修,专悟清净玄旨,不事红尘琐事,文化是宫内的必修功课,琴棋书画、养生武术、科仪音律等为金阙宫的文化特色。
      明崇祯九年有三丰派道士郭资明(号白云),栖身此山蛟龙洞,专务“黄庭、道德”之术,郭道长为大德高道,擅长念诵吟咏。其徒“王月真者,行伍出身,素负智勇,一旦激流勇退,拜白云为师,精修玄功”。 王月真道长身出宫廷,将宫廷风格的音乐传入玄门,使得抱犊寨金阙宫道乐兼具宫廷韵味和地方特色。1993年9月26日,金阙宫于正式开放,华北道教乐团、石家庄鹿泉区道教协会成立于此,团队曾参加第四届国际杂技节、河北省旅游民俗文化大赛一等奖。
      抱犊寨金阙宫道乐科仪属于地方韵中特色鲜明的道场音乐,古称《玄门雅韵》或《皇坛玄韵》。抱犊寨金阙宫道乐吸取了丝弦、梆子、晋剧等地方剧种的艺术特点,吟咏唱诵具有鲜明的地域方言特色。金阙宫道乐科仪的形式有声乐和器乐,有丝竹和吹打,有直诵和音诵,“祝圣文”庄重肃穆、“四报恩”激情澎湃、“扯不断”曲折回环、“天尊号”抑扬顿挫、“开天符”高亢激越、“下水船”低婉幽静等,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性道教音乐,数百年来传承不息。
      金阙宫道教音乐蕴藏丰富,不仅有道教清修庙宇的殿坛功课经曲,又有宣教扬善的民间俚曲,一脉传承,源远流长。金阙宫道乐吸收了地方剧种的音乐文化,形成道教音乐中独树一帜的风格。抱犊寨金阙宫道教音乐和上古风雅颂、乐府、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令和民间俚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连带关系,其价值除了具有这些音乐的艺术特色和艺术品味,更主要的是它完整保存和再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精华。金阙宫道教音乐是金阙宫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宗教信仰的重要方面,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道场中的咏诗颂赋,行腔唱曲,笙音笛韵,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娱乐方式多样化,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缺乏了解认知,人们对抱犊寨道教音乐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由于保护措施不到位,代表性传承人尚未得到有效保护,技艺传承后继乏人,加上一些珍贵的道乐曲谱等实物资料的遗失,导致抱犊寨金阙宫道教音乐技艺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现状。

To Top